4月18日,時值“金三銀四”跳槽季,正是基金經理離職的高峰期。趙詣、周應波等明星基金經理紛紛離開“老東家”,尋覓新去處。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4月17日,年內共有57家基金公司的81名基金經理離職,相比去年同期的71名增長14.08%。
其中有6家基金管理人年內離職人數超過3人,11家基金管理人離職人數為2人,剩余的40家離職經理人數為1人。
不過大多數離職的基金經理未透露去向,一般來看,主要有2條路徑:一是離職轉型及“奔私”;而是跳槽到另一家基金公司。
其中部分明星基金經理的離職引發(fā)關注,如中歐基金原明星基金經理周應波卸任后,中歐時代先鋒等基金由周蔚文、劉偉偉等接手;董承非離職“奔私”,加盟了??べY產。
從離職原因分析,資本邦認為,主要有2點,其一是主動跳槽,每年春季3、4月份,公募發(fā)放上一年度年終獎,此時跳槽正當其時;其二為“被動離職”,主要因為受業(yè)績考核等因素的影響,市場震蕩之下,公募基金業(yè)績回撤較大,考核壓力大,于基金經理而言,業(yè)績不達標很有可能面臨“清退”的風險。
不過,“江山代有才人出”,市場上涌現了更多優(yōu)秀基金經理,從變更方向上看,新任職數量遠多于離職數量。
2022年以來,Choice數據顯示,新聘基金經理數達到151人,覆蓋88家基金管理人。且總的來看,大型基金公司投研儲備十分充足,新聘經理人數靠前。嘉實基金年內新增8個基金經理,為業(yè)內最高,其次為博時基金,新增7名基金經理。另外,匯添富基金、富國基金、信達澳亞基金基金經理新增人數均為5人。
從市場角度看,大多數基民核心是看基金經理來購買基金,因而如何留住明星基金經理或者績優(yōu)基金經理成為擺在公募面前的一道難題。一方面要對內加大力度培養(yǎng)“新人”,培育更多新生代基金經理,實現后繼有人;另一方面,對于公募“老將”也需要適當的激勵機制和條件來安撫,穩(wěn)定核心投研團隊。
一方面,時間是投資價值的“催化劑”,越是年長、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越能反映出其長期為投資人創(chuàng)造穩(wěn)健業(yè)績的能力,越老越吃香;另一方面,越是涌現長期業(yè)績穩(wěn)健優(yōu)秀的基金經理,對基民而言,越為有利。
頭圖來源:圖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