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qū)域 >

港股互聯網公司暴漲,哪只是最佳逢低買入標的?

2022-02-11 13:49:22 來源:資本邦

今年年初,媒體報道了巴菲特的黃金搭檔芒格,從去年開始在逐步逢低買入某中國互聯網龍頭公司的消息。

根據芒格旗下報紙公司Daily Journal Corp的披露,芒格在去年的一季度、三季度、和四季度,都大規(guī)模逢低買入了此股票,并且目前此股票已經成為了芒格的第三大持倉。

按照其每季度買入的價格比平均成交價格偏低一點估算,其持倉成本價大約在170元左右。而此股票最新價格是128元,這意味著芒格持倉目前還浮虧約25%。

如果投資者現在入局,意味著持倉成本比芒格還低。

事實上,當前港股互聯網公司的布局機會值得關注,借道ETF逢低買入是個不錯的選擇,怎么選標的呢?

目前市場上投資“中國互聯網”的ETF主要有三個,分別是:(1)港股通互聯網ETF(159792):跟蹤港股通互聯網指數;(2)中概互聯網ETF(513050):跟蹤中國互聯網50指數;(3)恒生互聯網ETF(513330):跟蹤恒生互聯網科技業(yè)指數。

第一,這三個指數投資范圍雖然不同,但長期走勢類似。

(1)中國互聯網50:美股+港股,最全面的覆蓋了在海外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2)恒生互聯網:港股,覆蓋了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3)港股通互聯網:港股通,覆蓋了在香港上市且納入港股通標的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所以從覆蓋度上來看,中國互聯網50最全面、其次是恒生互聯網、再次是港股通互聯網。

但是,最近幾年我國最優(yōu)秀的互聯網公司都在返港上市,且大型公司基本都被納入到了港股通范疇,所以這三個指數的實際持倉,差異并不大。據統計:中國互聯網50中,83%的成分股都在港股通互聯網指數中;恒生互聯網中,76%的成分股在港股通互聯網指數中。

持倉趨于一致,歷史走勢也很相似:2020年以來,中國互聯網50、恒生互聯網和港股通互聯網三者的走勢基本同步,同漲同跌效應比較顯著。


第二,若逢低買入,哪只指數彈性最好呢?

逢低買入為的是“彈性”,對比三個指數,還有一個關鍵點在于“彈性”。

可以從三個維度去看指數彈性:

(1)波動率:一般來說,波動率較高的指數,漲跌振幅更高,即跌也跌的多、漲也漲的多;

(2)成分股數量和持倉集中度:一般來說,成分股數量越少、持倉集中度越高,指數的彈性越高;

(3)歷史上的反彈彈性。

從第一個維度波動率來看,近一年港股通互聯網的年化波動率為38%,高于中國互聯網50、以及恒生互聯網。所以從數據看,港股通互聯網的波動率最高、彈性也可能最高。另外還有組數據供對比參考,通常認知中波動很大的軍工、證券、創(chuàng)業(yè)板指,最近一年的波動率都在30%以下。

從第二個維度成分股數量和持倉集中度來看:

(1)港股通互聯網指數持倉股票數量最少,只有30只。而恒生互聯網和中國互聯網50分別持有47只和50只股票。港股通互聯網相當于把雞蛋放在了更少的籃子里,更容易產生彈性;

(2)而從持倉集中度來看,中國互聯網50持倉更加集中,77%的倉位都用來買最大的5只互聯網龍頭公司,其次是港股通互聯網、再次是恒生互聯網。從持倉集中度來看,中國互聯網50更易產生彈性。


從第三個維度歷史反彈彈性來看:2020年3月到2021年2月,互聯網板塊曾上演過一段波瀾壯闊的行情,期間,港股通互聯網指數暴漲210%,漲幅遠高于恒生互聯網和中國互聯網50。

同樣,在本輪下跌行情中,港股通互聯網跌幅也領先,所以彈性往往是把雙刃劍。

總結來看:無論是從波動率、成分股數量還是歷史經驗來看,港股通互聯網指數的投資彈性可能更好,對于投資彈性偏好強的投資者而言,港股通互聯網或許更值得關注。

第三, T+0交易品種,可配合“日內波動”使用。

這三只互聯網ETF的魅力,除了“逢低買入”還有“T+0”,“T+0”進一步為投資者提供了有望增厚投資收益的便利工具。

但是,T+0交易的空間,取決于日內波動幅度。這三只ETF,哪一個更有“T+0”交易的價值呢?

理論上說,中概互聯網ETF中,46%的成分股為美股、54%的成分股為港股。由于美股和A股的交易時間不同,因此這46%的美股權重,在A股交易時基本0波動。所以相較于另外兩只ETF 100%的港股持倉,中概互聯網ETF的日內波動幅度可能最小。

而通過數據對比,我們也可以看到一致的結論:中概互聯網ETF的日內振幅,遠低于港股通互聯網。

此外,和恒生互聯網相比,港股通互聯網的日內振幅也較高,這與前文中“波動率”的結論一致。所以港股通互聯網可能就是天生的高波動指數。

因此,港股通互聯網ETF的“T+0”交易空間可能更具吸引力。


第四,注意“溢價”。

如果有一件商品,價值100元,卻有人賣120元,同樣,這三只ETF就有“買貴了”的風險。

ETF有兩個實時價格:

(1)IOPV:實時凈值,根據ETF持倉的價格波動實時計算,反應基金的真實“價值”;

(2)價格:交易價格,以IOPV為定價的錨,并由買賣雙方博弈確定。

在“完全套利”市場中,ETF的交易價格和IOPV基本一致。而如果某只ETF的交易價格高于IOPV,那就需要小心“買貴了”的風險。由于這三只ETF涉及非A股成分股,套利效率相對較低,因此投資者需特別關注這個風險。

其中,中概互聯網ETF是個特例,由于其46%的成分股是美股,在A股交易時間內不交易,難以準確計算出它的實時凈值,所以它沒有IOPV(實時凈值)。

沒有IOPV的中概互聯網ETF缺了定價的錨,所以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買賣的時候總覺得“心里少了一桿秤”,難以確定到底是買貴了還是買便宜了。


但是依舊可以通過對比三只ETF的收盤價格和收盤凈值之間的差異,來推測“買貴”的可能性。

平均來看,中概互聯網ETF收盤價格高于其凈值3.3%,同期,另外兩只ETF的收盤價基本等于收盤凈值。

分析可得,導致中概互聯網ETF溢價過高的主要原因包括:

(1)限購:中概互聯網ETF每天的申購上限為3億,申購限額可能帶來“供給不足”。如果市場一致看多,買盤力量高于賣盤力量,“饑餓營銷”很容易帶來溢價。

而最近幾個月,中概互聯網ETF每天申購份額都達到3億,意味著這種“供不應求”非常有可能帶來高溢價。

(2)美股波動:此衡量方式,是用ETF在 3點的收盤價(A股)、除以ETF當天凈值(包含港股4點的收盤價、以及美股半夜的收盤價),所以如果3點-4點港股暴跌、或者半夜美股暴跌,都可能帶來溢價率的虛高。但是這個因素可能影響“最大值和平均數”,中位數依舊能說明中概互聯網ETF“溢價過高”的問題。

另外,恒生互聯網ETF和中概互聯網ETF都是QDII基金,如果未來QDII額度用盡,這兩只基金都可能限購,從而影響溢價。都可能會導致買入價格更貴。

最后總結以下三只ETF的比較結論:

(1)持倉和中長期走勢:趨于一致;

(2)上漲彈性:港股通互聯網ETF的歷史彈性高于另外兩只;

(3)T+0交易空間:港股通互聯網ETF的日內波動高于另外兩只;

(4)“買貴了”的風險:港股通互聯網ETF和恒生互聯網ETF的溢價率控制更佳。

綜上對比來看,如果想逢低買入港股互聯網,港股通互聯網ETF(159792)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頭圖來源:123RF

標簽: 港股 互聯網ETF 港股通互聯網ETF(159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