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武漢大學官方微信發(fā)文稱,武大學生夫妻可申請合宿。消息迅速引發(fā)輿論關注,沖上熱搜。從評論區(qū)看,點贊的網(wǎng)友居多。
據(jù)介紹,夫妻雙方均為武漢大學在籍全日制學生;雙方持有結婚證;經(jīng)所在學院和相關職能部門審批通過,就可以申請入住武大的溫馨小家。不過學校在接受采訪時說了,夫妻房針對的是博士生夫妻,可見入住門檻確實也不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無論如何,推出夫妻宿舍體現(xiàn)了對人的尊重:人不是只有學生這一種社會角色,他/她還可能是丈夫/妻子,可能是父母,他/她也有家庭生活的需求。高校充分考慮到人的多樣性,予以充分的理解和關照,也難怪會收獲網(wǎng)友們的一致點贊。
其實推出夫妻宿舍的并不只有武漢大學一家。2017年,南開大學就開始推行夫妻宿舍。據(jù)媒體報道,南開夫妻宿舍的標準甚至比武大更寬松一些,除了博士,碩士生也可以申請。此外,天津大學、同濟大學等也都設置了夫妻宿舍,要求與其他學校大體相同??梢?,試水夫妻宿舍的大學早就有,但總的來說占比并不多。
從輿論反饋看,如今已經(jīng)沒有多少“老古董”,把大學生婚戀和學習對立起來,社會對出現(xiàn)在大學校園里的夫妻宿舍,已經(jīng)相當寬容。此次武大的夫妻宿舍上熱搜,網(wǎng)友的關注點反倒是“為什么是雙人床?”,這種調(diào)皮也體現(xiàn)著人們的認可。
既然社會的整體認知已經(jīng)到了這個水位,那么有條件的高校也不妨跟上這個節(jié)奏,讓夫妻宿舍覆蓋更多夫妻大學生。
其實,近些年大學里出現(xiàn)的夫妻宿舍,很難說與“支持婚育”的大環(huán)境沒有關系。可以設想一下,隨著學歷層次的提高,到博士在讀時,一般學生的年齡已經(jīng)接近三十歲,但從社會境遇來說,卻可能處在一個尷尬期:還在上學、收入有限,處于適婚年紀,卻不在適婚狀態(tài)。
因此,大學的夫妻宿舍,其實也是一種側面的支持,至少宿舍的成本要遠遠小于租房、購房的成本。以武大的夫妻宿舍為例,博士生夫妻兩人每年的住宿費3000元。毋庸諱言,在婚育已成社會重點議題的當下,高校有所舉動也是應當?shù)摹?/p>
而站在付出成本的角度看,這對于高校來說,也是一樁可以承受的好事。據(jù)介紹,武大每年約有2200名博士新生,但雙方均為博士生且領取結婚證的,只有幾對。今年,學校準備了8套左右的夫妻宿舍,目前申請的只有三對博士生夫妻。當然,隨著這項政策被越來越多人知道,后續(xù)可能有更多人申請,學校對此也要有所準備。
如果視野拓寬一點,不只是夫妻宿舍,關于宿舍分配的很多細節(jié),都能看出高校越來越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很多高校在分配宿舍之前,會收集問卷,了解學生的需求,甚至拿MBTI測試(一種人格類型測試)作為依據(jù),在顧及學生個人特點的基礎上,盡可能合理地安排宿舍空間。
這毫無疑問是一種進步。學生不再被看成一個個面目模糊的原子化個體,不再被當作一個沒有個性特征和需求的群像。相反,每個個體都被視作有血有肉的人,他/她可以外向或內(nèi)向,可以喜歡晚睡也可以喜歡早起,可以結婚、生孩子。人不需要進入一個整齊劃一的尺度被衡量,每一點個性都可以存在,也應該被尊重,這些都不妨礙他/她同時是一名學生。
夫妻宿舍也有某種文化意義:學生只是一種暫時的階段,這個階段很重要,但也不是全部,沒必要讓它擠占其他的人生精彩,莊嚴的承諾、神圣的責任都是人生極為重要的體驗。每一個人都可以“不沖突”地生活,可以更從容地做出自己的人生選擇,社會應當給予包容和祝福。
(原題為《武大“夫妻宿舍”上熱搜,祝福點贊》作者 易之 來源 澎湃新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