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管城區(qū)銀鶯路小學二年級學生聞美婷很喜歡學校的午餐,因為這里有熱鬧的氣氛與美味;
管城區(qū)家長高利娟很喜歡聽孩子給他講學校的午餐,她對孩子掛在嘴邊的美味充滿好奇;
管城區(qū)南十里鋪小學的李沂朔每天對校內午餐與課后托管都很期待,這里有他最喜歡的午餐與跳繩。
……
午餐、課后托管,當熱氣騰騰的午飯隨著放學鈴聲出現(xiàn)在教室門口,當每一位學生的興趣在課后得以舒展,校園生活也美好起來,這一切的背后是管城教育人的默默努力與情懷。
午餐背后的每一個細節(jié)
12月18日清晨7點30分,管城區(qū)銀鶯路小學校園內,拉著新鮮食材的車輛穩(wěn)穩(wěn)地停在學校廚房門口,白菜、豆腐、牛肉、玉米……學生們入校,廚房的大廚們也開始忙活起來。
主食與副食不過夜。這是學校對廚房的要求。承包這所學校餐廳的餐飲公司已經(jīng)有多年經(jīng)驗,對于需要的主副食數(shù)量,他們能卡得很準。
每位學生的午餐需要肉70克、青菜200克、面條125克、米飯400克。
切配間內,忙而不亂,有擇菜的,有切菜的。但可以看得出,每個人工作得還是很快樂。劉春英說,大家心情愉悅,切出來的菜也一定是帶著快樂的。
土豆要切成多大塊,青椒和豆腐要配在一起,哪個切大哪個切小,早在開工之前,廚師長王保建都已經(jīng)交待過。
那邊切配間內忙活著,這邊主操作間里,2個蒸車、4個大鍋灶、2個湯灶也已準備就緒。根據(jù)多年的經(jīng)驗,王保建可以掐著時間做每一項工作。
挑剔的選材、嚴格的烹飪、恰當?shù)臅r間,只有對細節(jié)的不將就,才能讓午餐更美味。
“11點40分放學,最晚出鍋的菜必須在10點40分前完成,11點10分,各樓層的飯菜必須上樓。”王保建說。
這天的湯是青菜豆腐缽缽湯,8點,熬湯開始;9點,三鍋湯熬好。
8點10分蒸米;8點50分上汽;10點蒸好……王保建對蒸米飯的時間把握的一分也不差。“孩子們年齡小,米飯不能太硬。”有時候,為了刺激孩子們的味蕾,他們還會在米飯上加些玉米粒。
9點50分,所有菜必須在切配間內切完。擦臺面、打掃一點兒也不能含糊。劉春英就負責檢查衛(wèi)生,臺面上不能有水漬、油漬,地面必須拖干凈,不能有菜的殘留,每天她都很認真細心地檢查。
“給孩子們做飯,是良心活,咱得做好。”這是劉春英的心理話,也是王保建常說的一句話。
菜一定要爛、顏色要亮、口味要清淡。于是,不放辣椒,雞精要少放。這是王保建給孩子們做菜堅持的原則。
這一天的午餐有土豆燒牛肉,牛肉最少要燉50分鐘才比較透,再加上土豆,燉15分鐘,味道剛剛好。作為廚師長,王保建對出鍋的每一道菜都會品嘗。
細節(jié)背后的每一分努力
上午11點10分,熱乎乎的飯菜已經(jīng)全部出爐,工作人員將餐車送至教學樓。餐車如何上樓?學校為此專門安裝了電梯,僅能容下餐車。工作人員在一樓將餐車送上電梯,其他樓層電梯口有相應工作人員接應。
11點40分,學生放學,工作人員打開餐車蓋,所有飯菜冒著熱氣。這一天的飯菜挺豐盛:土豆燒牛肉、白油豆腐、白菜肉片、青菜豆腐缽缽湯、大米、蜜汁玉米。學生們排著隊,有序地教室前門打飯,后門回座位。
目前,銀鶯路小學共有1100名學生在校午餐。但整個就餐過程井然有序。
當然,對于個別學生的午餐,負責打飯的工作人員還可以“私人訂制”:阿姨,我換牙呢,不能吃玉米;阿姨,可否幫我把汁澆到米飯上……對于學生們的這些小小要求,負責打飯的工作人員均一一滿足。
“學校的飯比家里的好吃。”二年級學生聞美婷很喜歡在學校吃午飯。
短短十幾分鐘,所有學生均已吃上熱氣騰騰的午飯,就在學生們吃飯的過程中,校長李振江和班子成員也會樓上樓下巡視。從學校開始供餐至今,這也已成為他們的常態(tài)。有人開玩笑說,僅這上樓下樓,每天走一萬步不成問題。
不過,現(xiàn)在學生就餐一切步入正軌,這對李振江來說已經(jīng)輕松不少?;叵肫鹉顷嚥蛷d改造時候,他幾乎每天一上班,就先要去餐廳“報到”。其實,不只是校領導班子每天巡查,家委會成員也會在午餐時刻來監(jiān)督。家長高利娟以前一直聽孩子說學校的午飯好吃,看著孩子講解時神彩飛揚的樣子,高利娟對學校的飯菜充滿著好奇。
18日,正好輪到她來學校做監(jiān)督員。餐盤是否干凈?打飯阿姨是否會“手抖”?這是許多家長關心的問題。高利娟正好可以一探究竟。
一圈下來,不用問,看高利娟臉上的笑容就知道,這次的監(jiān)督結果她很滿意。
滿意的背后也是學校和工作人員的努力與付出。《老師餐廳意見本》、《陪餐記錄本》、《家長監(jiān)督意見表》……但凡大家提出的問題,學校與工作人員都會認真對待,努力改進。
有前來監(jiān)督的家委會成員曾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小細節(jié):天氣冷,學校為了讓孩子們吃的蘋果不涼,專門用熱水泡了蘋果。在家長們看來,學校能細心到這種程度,孩子在學校吃飯沒啥不放心的。
努力背后的每一分情懷
餐后,休息片刻,課后托管啟動。
在管城區(qū)南十里鋪小學,學校以年級為單位開展社團活動。操場上,跳繩、打籃球、踢足球……每一隊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專注著自己的運動項目。三年級李沂朔跳得滿頭大汗,但也難掩開心。
“我喜歡學校的午飯,也喜歡在學校里跳繩和話劇表演。”李沂朔興奮地說道。
“手要是胸前畫圈,這樣繩子才能掄好。”這是南十里鋪小學體育老師苗良怡在輔導學生們跳雙繩。今年是她當體育老師的第三年,午飯后和下午放學后,她都會輔導學生。“幾個老師輪流著,看著孩子們跳得挺開心,自己也跟著開心。”
在教室里給一年級學生講繪本的張嘯林老師也很享受和學生們一起的時光。這一天他講的是繪本《鱷魚怕怕、牙醫(yī)怕怕》。“我喜歡和孩子們一起玩,也能讓我在玩中更多地了解孩子們的興趣,和家長溝通起來也更方便。”
孩子們開心地吃飯,老師們只需要分發(fā)本班餐具、水果并及時關注學生用餐情況;孩子們開心地玩,老師們陪伴地也開心,這也是不少人最愿意看到的場景。
銀鶯路小學和南十里鋪小學是管城區(qū)首批試點小學。這也是管城區(qū)教體局先后走訪杭州、深圳、青島等地學校供餐經(jīng)驗,確定了“質量為先,試點先行”的工作原則,選定的首批12所小學作為試點,重點針對學生用餐質量、用餐營養(yǎng)分配、餐具細節(jié)及課后延時服務等環(huán)節(jié),反復調查研究,并邀請家委會成員進行實地考察,最終制定工作方案。
目前,管城區(qū)有公辦中小學51所(中學7所,小學44所),在校學生5.4萬余人,根據(jù)前期調研,就餐學生將達3.9萬余人,占全區(qū)學生總數(shù)的73%。
其中:有21所學校具備自建食堂條件,所需改造預算已經(jīng)審核完畢,目前開始全面啟動改造,預計元月底改造完畢,明年春季開學實行全面供餐;
有10所學校不具備自建食堂條件,12月6日,管城區(qū)教體局將聯(lián)合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對距離管城較近的6家配餐公司進行實地考察,計劃12月20日將組織10所配餐學校家委會成員進行實地考察。
21所改建食堂學校:
創(chuàng)新街小學、創(chuàng)新街紫荊小學、東關小學、東三馬路小學、港灣路小學、南學街小學、南關小學、實驗小學、陽光實驗小學、騰飛路七里河小學、畢河小學、南曹小學、王司李小學、席村小學、小李莊小學、野曹小學、張華樓小學、柴郭小學、大王莊小學、南小李莊小學、小劉東小學
12所試點學校:
南十里鋪小學、青山路小學、紫東路小學、郎莊小學、站馬屯小學、漓江路小學、魏河小學、春曉小學、八郎寨小學、十八里河中心小學、銀鶯路小學、創(chuàng)新街小學綠都瀾灣校區(qū)
11所配餐學校:
管城區(qū)外國語小學、工人第二新村小學、逸夫小學、管城區(qū)輔讀學校、回民第一小學、回民第二小學、星火路小學(注:食堂交付晚,暫時先配餐)、二里崗小學、第二實驗小學、五里堡小學、管城區(qū)外國語牧歌小學映月路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