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今年以來,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和該院聯合,對鄂爾多斯東烏蘭木倫河流域進行為期3個月的舊石器考古調查,發(fā)現舊石器地點99個,取得了重要收獲。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教授劉揚認為,本次考古調查發(fā)現最大的亮點是:所發(fā)現的舊石器地點分布具有一定的群聚成團現象;采集石制品總體上能夠反映石制品打制過程大致面貌,石核、石片、工具等是一個基本完整的石制品組合;盡管各個地點石制品在數量和類型上都有差異,但總體上工具類型是以鋸齒刃器、刮削器和凹缺器為代表的石器工業(yè)組合。
劉揚說,在此次考古調查中,考古專家發(fā)掘到的工具類型中有兩類加工十分精致,且加工技術均采用了軟錘法,“第一類是兩面精修且去薄的兩面器,第二類是單面精致修理的刮削器,這兩類標本在中國鮮見報道。”(記者高平、王瀟)
責任編輯:石毅 李國棟
標簽: 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 鄂爾多斯 基本完整 為代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