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產經 >

刷單、外掛等灰產入侵車企App 灰色產業(yè)鏈正在野蠻生長

2022-07-27 09:41:24 來源:每日商報

在強調用戶運營的市場環(huán)境下,不少車企熱衷于搭建車主線上社區(qū)和積分體系以提升用戶黏性。在車企App里,用戶通過完成各類互動任務以獲得相應積分,積分可用于兌換各類具有實際價值的商品和服務。積分體系不僅是車企對用戶的物質激勵手段,也儼然成為了用戶社區(qū)中的“硬通貨”。

而積分獲取的低門檻屬性也引起了“羊毛黨”和灰產組織的注意。近日,記者在二手交易平臺上發(fā)現了不少轉賣車企用戶App積分的現象。除了部分“羊毛黨”通過積分倒賣賺取差價,還有許多刷單、自動化外掛等灰產組織參與其中,以極低的成本獲取上百倍甚至千倍的利潤。

有業(yè)內人士透露,2021年下半年針對車企的相關灰產逐漸抬頭,進入2022年后呈現出爆發(fā)趨勢,不僅對被“薅羊毛”的企業(yè)傷害頗大,也擠壓了用戶的權益空間。如何完善積分體系、應對灰產攻擊,已成為眼下車企在發(fā)展用戶運營邏輯中亟須思考的新問題。

二手平臺上車企積分被明碼標價

“出售蔚來積分,810元10000分,可兌換蔚來周邊,準備換電池、升級芯片、升級智能座艙、升級攝像頭的來;收蔚來積分可點‘我想要’聯系我。”賣家“Doko”幾天前在二手平臺上發(fā)布了這樣一條積分出售信息,其可售積分高達2263200分。短短幾日,這條信息已有508人點擊“想要”、53人收藏。

在蔚來社區(qū)中,積分的用途有很多,一般可通過簽到、互動、參與活動等方式獲得。除了可以在軟硬件升級時抵扣一部分費用,積分還可用于用戶間打賞、發(fā)紅包、兌換NIO life精品以及在商城消費。10個積分可對應1元人民幣的消費,10000分理論上可以兌換到蔚來商城價值1000元的商品或服務。也就是說,在二手交易平臺購買積分相當于打了八折左右。

除了出售積分,“Doko”還兼顧回收積分的業(yè)務。據“Doko”介紹,目前回收積分的價格是800元10000分。“積分出售轉讓主要是通過發(fā)積分紅包的方式,按照平臺規(guī)則只要是交了2000元訂金的準車主就有權限發(fā)積分紅包,沒有其他條件,而訂金后期是可以退的,相當于零門檻。”在積分買賣之間賺取差價,已成為他“薅羊毛”的慣用手段。

像“Doko”這樣的積分“羊毛黨”不在少數,以各品牌自身的車主為主。記者在瀏覽了主流的二手交易平臺后發(fā)現,確實有大量車企的用戶積分正在被出售,涉及蔚來、小鵬、長安等多個品牌。其中有部分賣家轉賣的積分數額龐大,還標出“長期供應”等字眼,遠超個人車主通過用戶App做任務可能獲得的量。

然而想要長期薅積分“羊毛”,實際操作起來也并非易事。由于積分的價值與可兌換的商品或服務的價值高度綁定,二手交易平臺上積分的價格變動也受到市場調節(jié)的影響。“由于近期蔚來芯片升級計劃不給力,手里囤的積分大家都不想拿著了,瘋狂甩賣,積分的售價也跌了。”一位賣家坦言,此前他按照815元10000分的價格回收了一大波積分,“羊毛”沒薅到,反而還虧了不少。

刷單、外掛等灰產入侵車企App

除了直接買賣積分,二手交易平臺上還有不少賣家在出售“代刷”、“代掛”、“養(yǎng)號”等服務。此類交易背后,一條灰色產業(yè)鏈正在野蠻生長。

為快速完成某汽車品牌推出的“邀請新用戶得積分”活動,車主王洋(化名)在二手交易平臺上花費130元購買了代邀請100位App新用戶的代刷服務,將邀請碼發(fā)給賣家沒多久,其App賬號就收獲到了價值300元的積分。同時,賣家保證全程真人操作,而這一切都“歸功于”專業(yè)刷單組織的存在。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更有甚者直接打包出售“刷單拉人教程”。記者以買家身份向一位賣家購買了一份“教程”。付款后,對方立刻向記者分享了兩個刷單App,分別是“眾包互助”和“趣閑賺”。App中可以發(fā)布相應刷單任務,獲得曝光后會有人員接單,單條成本在8毛錢左右,邀請100名新用戶的成本為80元左右,利潤可達220元。教程內,賣家還詳細介紹了如何增加曝光率、提升接單效率的方法,例如添加刷單互助群、找準時間段集中發(fā)布任務等。

“代刷”服務起碼還需投入人力成本,“代掛”、“養(yǎng)號”等服務則直接是機器批量操作,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外掛”,利潤空間也更大。據一位賣家介紹,車企為增加用戶黏性,對老用戶的積分激勵往往是有增無減,長期“代掛”實則是一種“養(yǎng)號”行為。以長安汽車App為例,買家僅需將App的賬號密碼發(fā)給賣家,每月向其支付13.99元“代掛”費用,就可以定期收獲價值120元—200元的積分。同時,外掛軟件的便利性也為灰產組織創(chuàng)造了自行批量注冊賬號并兌換積分的牟利空間。

灰產“暴利”蠶食車企有何解法

事實上,此類交易行為在互聯網時代并不鮮見,他們不分行業(yè),哪里有利可圖,就在哪里滋生。積分在車企商城的“硬通貨”屬性,是灰產盯上車企App的主要原因。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此類灰產一般擁有成熟的上下游鏈條,大量的賬號和流程自動化是盈利的基礎。上游的灰產組織使用特定的程序和工具進行批量注冊或獲取大量IP賬號;中游一級則根據積分兌換規(guī)則編寫自動化簽到、自動化邀請等腳本,批量完成任務并最終獲取積分;下游一級完成最終的變現,售賣積分、售賣商品、售賣服務都是其變現途徑。

由于積分兌換任務難度較低,成本可以忽略不計?;耶a組織往往手中擁有大量的賬號,隨之而來的就是暴利。以上文提到的某汽車品牌“邀請新用戶得積分”的活動為例,在外掛軟件滿員邀請的前提下,單個自營賬號十天收益可達300元,“代掛”收益為130元,那么100個賬號利潤空間在1.3萬元—3萬元,1000個賬號最多可盈利30萬元。

在應對灰產攻擊方面,部分車企的應對能力顯得十分弱小。車企積分體系作為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用戶運營模式,不少車企選擇用較低的積分獲取門檻以吸引用戶參與,從提升用戶黏性的角度來說這無可厚非。但部分車企也因此走入誤區(qū),物質激勵手段過于簡單粗暴的App很容易成為灰產和羊毛黨攻擊的對象,這一方面導致車企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也致使社區(qū)中出現大量虛假互動內容,拉低真實車主的體驗,背離了積分體系搭建的初衷。

要有效應對灰產組織的侵入,車企App必須反思自身積分體系的設計邏輯是否存在問題。不少業(yè)內人士指出,社區(qū)類App在設計積分任務時,早期不需要設計過多的機械化、低門檻任務,為關鍵指標(如車主日活率)打造核心積分任務,作為用戶最主要的積分來源,集中精力完善它,先保證“質”再追求“量”。(商報記者 郭雨昕)

標簽: 灰產入侵車企App 灰色產業(yè)鏈 野蠻生長 車企積分被明碼標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