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商報》網站4月18日報道,世界經濟面臨的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是新冠疫情帶來沖擊,隨后俄烏戰(zhàn)爭和能源價格飆升又給經濟造成壓力。二者都阻礙了經濟增長,但有一點不同:新冠疫情期間,物價呈下滑趨勢;而目前通脹卻達到了多年來的最高水平。
這樣一來,滯脹也回歸了。人們害怕滯脹,因為在應對滯脹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目標會發(fā)生沖突: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會加劇通脹;遏制物價上漲的措施則會給經濟造成壓力。
報道說,德國已處在滯脹過程中:德國3月的經濟增速幾乎為零,通脹率卻達到7.3%,這是40年來的最高水平。歐洲央行最新公布的會議紀要也提到,這是一次“滯脹沖擊”。
關鍵問題在于:滯脹是否會持續(xù)?如果是,它會持續(xù)多久?
美國經濟學家、紐約大學教授努里爾·魯比尼表示:“滯脹的威脅是真實存在的?!庇行┙洕鷮W家預言,滯脹可能延續(xù)十年。這種說法的真實性有多高?
戰(zhàn)爭或將中止全球化
大規(guī)模切斷與俄羅斯的經濟聯(lián)系本身并不費勁,但這么做可能連帶著阻礙其他新興國家與世界市場融合。
據德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和奧地利經濟研究所計算,如果一些新興國家脫離國際貿易體系,那么雙方的經濟增長都會受到嚴重阻礙。
西方價值共同體的經濟總量將每年減少1.3%,也就是7000億美元。
與此同時,國際分工的優(yōu)勢也將消失,進而導致許多商品的制造成本上升,價格上漲。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貿易經濟學家文森特·施塔默認為,要彌補這種滯脹狀況造成的損失,或將耗費十多年時間。
世界貿易組織也警告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并將其對今年全球商品貿易量的增長預期下調了近一半。
反對論據:目前還沒有大規(guī)模脫鉤的跡象,盡管烏克蘭戰(zhàn)爭爆發(fā),但新興國家的出口仍在增長。雖然一些國家的政府數年來致力于將價值鏈中盡可能多的環(huán)節(jié)遷回本國,但新興國家依舊非常依賴國際貿易。
人口轉型阻礙經濟增長并推高通脹
幾乎整個西方世界都面臨人口轉型問題,德國受到的影響尤其大。自2025年起,德國勞動人口將逐漸減少。由于生產率多年來僅緩慢上升,技術進步也無法彌補勞動人口損失。這清晰地反映在生產潛力的未來發(fā)展趨勢中。生產潛力指的是,在正常條件下憑借現有勞動力和機器可以創(chuàng)造的經濟總量。
勞動力減少也可能進一步推高通脹。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主任蒂莫·沃爾默斯豪澤就表示:“這是長期滯脹環(huán)境的基礎。”他認為這一風險很高。
勞動力越少,圍繞他們的競爭就越激烈:支付給他們的薪水上漲,進而推高通脹。與此同時,退休人員的支出也會變多,這也是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
反對論據:圍繞老齡化是不是推高通脹的因素,目前學界尚無定論。此外,可以采取措施(例如吸引移民)遏制勞動人口減少的現象。
工資-價格螺旋上漲可能已開始
目前的高通脹率已促使人們呼吁漲工資。美國前財長拉里·薩默斯警告說,這可能會加劇滯脹。如果公司因工資上漲導致成本上升而提價,反過來又會導致民眾要求漲工資。這就催生了無法控制的工資-價格螺旋上漲現象。
薩默斯和哈佛大學學者亞歷克斯·多馬什最近證實,目前美國勞動力市場面臨的工資壓力與失業(yè)率為2%時一樣大,而目前的失業(yè)率接近4%。
歐洲央行在最新公布的會議紀要中表示,“持續(xù)高企且高于預期的通脹”正在加劇人們對工資-價格螺旋上漲的擔憂。其效應可能會持續(xù)很長時間,甚至會加速。
與此同時,持續(xù)的通脹損害了價格的信號效應。如果公司和消費者不知道未來幾個月里一件商品的大致成本,那將阻礙人們采取有效行動,進而抑制經濟增長。
反對論據:迄今為止,德國工會對工人要求漲工資的態(tài)度一直很謹慎。經濟研究人員預計,未來兩年工資增長甚至無法彌補通貨膨脹。
保護氣候可能損害經濟增長
拯救氣候需要直接提高價格,特別是通過碳定價的方式。此外,烏克蘭戰(zhàn)爭對能源價格造成的沖擊將對通脹產生普遍影響。
與此同時,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將降低能源價格。
可以預見的是,保護氣候可能損害經濟增長。如果要實現氣候目標,就必須購置大量氣候友好型機器、房屋和汽車——在許多情況下,那些尚未達到使用壽命的機器將不得不被更換。
根據德國各大經濟研究所所做的聯(lián)合經濟預測,如果其他條件均保持不變,僅通過這些替代投資來實現氣候目標,那么2030年的經濟產出將比2021年減少足足15%。
反對論據:如果技術進步幅度大到足以節(jié)省大量能源,那么保護氣候就不會導致經濟萎縮。節(jié)能技術進步的歷史速度為每年2.7%。它必須升至5.6%,這樣才能在不降低經濟增速的前提下實現2030年的氣候目標,同時抑制通貨膨脹。上世紀70年代的滯脹恰恰帶來了希望:由于當時爆發(fā)石油危機,節(jié)能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