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領域。為進一步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河北省正全面開展“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網絡文明建設主題活動,現(xiàn)推出網絡文明建設系列評論,匯聚向上向善力量,共建共享網絡文明。
今年年初,中央網信辦開展了為期1個月的“清朗·2022年春節(jié)網絡環(huán)境整治”專項行動,其中重點整治了五方面任務,排在首位的是“集中整治網絡暴力、散播謠言等問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強調:“對侵犯個人信息、煽動網絡暴力侮辱誹謗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笨梢姡W絡從來不是法外之地,治理網絡暴力、整治網絡環(huán)境需要多方發(fā)力,共同維護。
治理網絡暴力,需要網絡平臺肩負起社會責任,筑牢守護精神家園的堅固堤壩。在今天,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社交平臺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這些平臺給群眾日常生活帶來便利,但也存在責任認識不充分、角色定位不準確、履職盡責不到位、制度機制不完善、管理操作不規(guī)范等問題。治理這些問題需要各平臺立起“防火墻”、架起“高壓線”,把信息內容管理主體責任落到實處,不博眼球,不被流量綁架,不被情緒吸引,健全管理、完善運行,不斷提升平臺權威性、可信性,才能更好地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治理網絡暴力,需要網民從自身做起。既要做到以身作則維護網絡文明,又要在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善于運用法律武器進行維權。面對網絡抹黑如果只是一味的忍讓,只會讓網絡暴力蔓延,人人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受害者。只有不懼謠言,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讓造謠抹黑者受到應有的懲罰,才能讓網絡環(huán)境得到更好的凈化。
治理網絡暴力,需要破立并舉,標本兼治。一方面相關部門要加強頂層設計,切實加大對惡意造謠、蹭流量等不良行為的打擊力度,才能對“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懾。另一方面要持續(xù)加強網絡內容建設,主流媒體要發(fā)揮輿論引領作用,形成意見領袖,引導廣大網民遵德守法、文明互動、理性表達。社會各界也應積極參與,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才能共建清朗網絡環(huán)境。
治理網絡暴力不會一蹴而就,凈化網絡環(huán)境需要久久為功。只有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韌勁,一步一個腳印,匯聚更多向上向善正能量,才能更好地清除網絡暴力滋生土壤,更好地凈化網上精神家園。
網絡文明系列談
讓“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深入人心
“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需要“法力”
把冀網民意聚向“圓心”
打造清朗冀網“凈化器”
以數(shù)字鄉(xiāng)村造福父老鄉(xiāng)親
用好網線接地氣
引“文明水”匯“護城河”
美麗河北e網收
讓冀網文明之樹“根深葉茂”
以“文明冀網”呵護燕趙少年
“股股清流”匯冀網
讓燕趙紅色基因“冀往開來”
“義”字當頭,“網”惠民生
在安全用網中打開文明之窗
用好關鍵“三招” 扎實推進網絡文明建設
來源:網信廣宗丨作者:閆慧
標簽: 文明建設 網絡環(huán)境 侮辱誹謗 個人信息 全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