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區(qū)域 >

個人征信有紅線 會影響到今后的學業(yè) 房貸也會受影響

2020-07-14 08:23:33 來源:大河報·大河財立方

在鄭州奮斗了大半輩子的劉先生,近來很焦慮。去年年初,他通過按揭銀行貸款給正上大學的孩子早早買了房,但去年下半年以來,因為忘記時間,貸款已經發(fā)生了四次逾期。如今,孩子還沒畢業(yè)已有不良信用記錄,這是否會影響到今后的學業(yè)?房貸是否也會受影響?

劉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隨著全民進入大信用時代,個人信用報告已經成為每個人的第二張名片——金融往來中守信履約的證明。但在日常生活中,征信看不見摸不著,卻稍不注意就可能因逾期留下不良信用記錄。

那么,究竟哪些行為會影響個人信用?不良信用記錄是否可以消除?如何維護高質量的個人信用?

連三累六

個人信用存行業(yè)紅線

可以說自出生那天起,每個人都和信用有了千絲萬縷的關系。個人信用報告包括個人基本信息、信貸信息、公共信息和非金融負債信息,客觀記錄個人信用歷史,成為反映個人信用行為的“經濟身份證”。

不過,這個“身份證”可不簡單,直接影響著你能否拿到貸款和申請信用卡。

如在劉先生的案例中,四次逾期中的三次為連續(xù)逾期,已經觸及了個人信用紅線。

“雖然劉先生孩子的學業(yè)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但參考‘連三累六’標準,在不良信用記錄消除之前,基本無法再從銀行申請到貸款和信用卡了。”某國有大行鄭州分行銀行卡中心人士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所謂“連三累六”,即近兩年內連續(xù)三個月逾期還款或者累計六次逾期還款,這是行業(yè)普遍使用的個人信用紅線。一旦觸及,個人貸款和信用卡申請至少在五年內被關上了大門。

在鄭州某文化企業(yè)上班的李先生對此也頗有“一把辛酸淚”。

2010年,尚在外地上學的李先生申辦了一張信用卡,后來畢業(yè)返回家鄉(xiāng),更換了手機號,但卡中100多元的欠款由于無法收到新提醒遲遲未還。

“2013年左右,因為我要辦同一個銀行的卡才發(fā)現(xiàn)沒有還款,需要補繳4000多塊錢。但這還不是重點,因為逾期三年,我的信用報告已經有了不良記錄,房子買不了,車子買不了,各種貸款都不行。”李先生說,“過了5年期之后,我又辦了一張信用卡,因為又逾期了兩次,現(xiàn)在又有了不良記錄,幾年了卡上的額度都只有1萬1,可想而知影響有多大!”

劉先生和李先生的遭遇絕非個例。在大信用時代,每個人的行為都置于大數(shù)據(jù)之下,隱秘的角落基本不存在。這就意味著,你的每一個信用行為都會被記錄在案。即便沒有觸及紅線,不良信用記錄仍然會有影響。

“在紅線范圍內,每個銀行都有自己的決策權,根據(jù)逾期原因是什么來評估貸款情況。如果是逾期的金額較大或者存在惡意逾期情況,銀行基本也會拒貸;如果非惡意小額逾期較多,貸款利率也會受到影響,肯定不能享受優(yōu)惠定價。與此同時,貸款審批層級也會相應增多,貸款難度增加。”某股份制銀行鄭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說,小額逾期次數(shù)少的話,基本不會對個人信用產生大的影響。

也有銀行表示,只要沒有達到“連三累六”紅線,對個人申請房貸的影響不會很大。

不過,信用記錄不良的后果還遠不止于此。

隨著信用報告使用范圍的日益廣泛和信用聯(lián)合獎懲機制的不斷健全,不良信用記錄不僅會影響個人獲得貸款、辦理信用卡,還會對任職資格審查、求職就業(yè)及參與相關經濟金融活動等產生不利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家庭和子女的信用。如果丈夫有不良信用記錄,那么妻子按揭貸款也會被拒。

在上面提到的李先生案例中,李先生妻子的征信已經受到影響,在李先生的不良信用記錄消除前基本無法貸款。

另外,如果存在法院判決未執(zhí)行記錄,還會被法院限制高消費,比如限制乘飛機、坐高鐵,限制子女就讀高收費私立學校等。

值得一提的是,某銀行業(yè)人士告訴記者,相較于個人,銀行對企業(yè)的征信要求更加嚴格。一旦核查到存在逾期或者民間借貸情形,即便已經付清貸款,也很有可能被銀行直接拒貸。

而一旦存在不良信用記錄,尤其是涉及“連三累六”紅線,不僅個人信用貸款會被銀行拒之門外,抵押類貸款同樣會受到影響;企業(yè)也是如此。“因為借款主體是第一還款來源,因此信用情況是最大的影響因素。”上述銀行業(yè)人士說。

官方解答

這四大行為將產生不良信用記錄

事實上,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個人貸款或信用卡出現(xiàn)逾期、少交等狀況的人員不在少數(shù)。在記者隨機詢問的10個人當中,6個人的征信都曾或多或少出現(xiàn)過問題。最多的一人,一年中連續(xù)7次貸款逾期,4年內申請房貸在多家銀行被拒。

央行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征信系統(tǒng)已收錄10.2億自然人、2834.1萬戶企業(yè)和其他組織的信息,規(guī)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具體到河南,截至2019年年底,征信系統(tǒng)累計接入河南省各類機構179家,采集全省6120.12萬自然人、60.2萬戶企業(yè)及組織信用信息。

這就意味著,征信系統(tǒng)已經覆蓋了我國超70%的人群,河南省有近60%的人員納入其中。

回歸源頭,究竟哪些是會導致信用記錄出現(xiàn)不良的因素?

“會產生不良信用記錄的行為主要有四類。” 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一是貸款或信用卡沒有按期還款,具體表現(xiàn)為未按合同約定的日期、方式、金額,把當期應還款金額轉至合同約定的還款賬戶;二是對外提供擔保的貸款沒有按時償還;三是因違法違規(guī)或未按照合同履行義務,造成的行政處罰信息及法院判決未執(zhí)行記錄;四是被他人冒用身份證形成的不良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種情形中,除了常規(guī)的忘記按時足額償還貸款、信用卡賬款及年費之外,中介代還,本人按時足額把錢轉給了中介,但中介沒有及時轉至約定賬戶;跨行還款,個人通過其他銀行向合同約定賬戶轉賬匯款,但因為銀行間賬務處理時滯等原因,款項未能按時匯入約定賬戶;一行多戶,個人在貸款機構指定銀行開立多個賬戶,將錢存進了非合同約定賬戶,但未設置跨賬戶自動還款功能等,都涵蓋在內。

鄭州市民黃女士就曾在這方面吃過虧。“我有一次用信用卡在境外進行消費,按時按照還款日的匯率進行了還款,結果后來顯示沒有足額償還貸款,因為外匯還款,人民幣還款額要根據(jù)還款當日匯率換算。所以提醒大家境外信用卡消費一定要提前跟開戶行咨詢,避免產生不良。”

值得關注的是,多家銀行相關人士提醒,隨著個人消費需求的提升,網絡貸款平臺和渠道越來越多樣化,網絡借貸的人數(shù)不斷增多。網貸雖然給人們提供了消費的便利,但也會給個人信用埋下隱患。

“網貸環(huán)境比較復雜,普遍借貸成本較高,如果個人存在從多個網貸渠道借款的情形,即便已經還完貸款,也會被我們行拒貸。因為銀行會認為其資金狀況整體緊張,收入和消費都存在問題,沒有辦法通過正規(guī)銀行渠道獲得融資,可能會存在核查不到的隱性負債,即便是正規(guī)的消費金融公司也不行。”某股份制銀行鄭州分行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對于花唄、借唄等與網購場景直接相關的借款渠道,會適當放寬準入條件。

不過也有銀行業(yè)人士表示,存在多種網絡借貸對個人房貸影響不大,但會影響個人申請消費貸、經營貸等信用類貸款,根據(jù)具體借款情況,要么獲批額度低,要么直接被拒貸。

5年保存期

不良信用記錄可這樣消除

既然個人信用報告影響如此之深,那么不良征信記錄有消除的方式嗎?如果出現(xiàn)錯誤的不良信息記錄該怎么辦?別著急,這些皆有法可依。

根據(jù)《征信業(yè)管理條例》,征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為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

結合劉先生的案例來看,只要劉先生從最近一次逾期欠款結清起滿5年,中間不再新增逾期記錄,該不良記錄就會消除,不再展示。

這就提醒廣大消費者,如果出現(xiàn)不良信用記錄,要盡快把已經逾期的款項還上,還要避免出現(xiàn)新的逾期,產生新的逾期記錄。更重要的是要盡快重新建立個人的守信記錄,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意識和習慣,從根本上避免因出現(xiàn)不良信息而給自己造成的不利影響。

其間,也會有特殊情形,即征信機構采集、保存、提供的信息存在錯誤、遺漏,該怎么辦?

“這種情況下可以選擇征信異議申請,例如已經償還貸款但系統(tǒng)出現(xiàn)差錯,顯示貸款逾期;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冒用個人信息貸款或擔保等。”某銀行人士說。

人行鄭州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出現(xiàn)上述情況,個人有權向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提出異議,要求更正。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收到異議,應當對相關信息作出存在異議的標注,自收到異議之日起20日內進行核查和處理,并將結果書面答復異議人。

經核查,確認相關信息確有錯誤、遺漏的,信息提供者、征信機構應當予以更正;確認不存在錯誤、遺漏的,應當取消異議標注;經核查仍不能確認的,對核查情況和異議內容應當予以記載。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所在地的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投訴。受理投訴的機構應當及時進行核查和處理,自受理之日起30日內書面答復投訴人。信息主體認為征信機構或者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不過,某股份制銀行鄭州分行相關人士表示,若是金融機構過失,經證實一般可以將不良信用記錄消除;但若是忘記還款等個人過失,即便提交申請,仍不能消除。

劃重點

打造高質量征信參考這九點

產生不良再予以消除,終究不是治本之策,關鍵是要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信用習慣。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應該注意的信用要點?平時又該如何維護高質量的個人信用?

人行鄭州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分享了九點,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

一是申請信貸業(yè)務,要綜合考慮自身收入和負債情況,量力而行,切勿過度負債。

二是獲得貸款或使用信用卡后,一定要按時足額還款,不要逾期。

三是關心自己信用記錄,定期查詢,防止發(fā)生未經授權的查詢,防范個人信息泄露。

四是保管好個人身份證件,身份證復印件在使用時要注明用途,避免他人盜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導致“被貸款”“被逾期”。

五是保管好個人信用報告,不隨意丟棄信用報告,不要輕易把信用報告提供給其他商業(yè)機構。

六是在公共網絡查詢、保存信用報告后要及時刪除。

七是個人聯(lián)系方式有變時,及時到銀行變更聯(lián)系方式,方便接收還款提醒。

八是關注銀行利率調整,根據(jù)實際金額還款,有效避免還款不足。

最后一點就是要加強自身金融及征信知識學習,掌握正確的維護信用的方式方法,樹立良好的誠信意識,不斷積累自己的信用財富。

知識點鏈接>>>

敲黑板!權威釋疑,征信中那些一定要避免的坑

如果個人信用報告出現(xiàn)不良信用記錄,每個人都會很著急,由此也催生了一批“拿錢幫人消災”的機構或公司,號稱只要花錢都可消除不良記錄,這可信嗎?

人行鄭州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這個當然不可信。《征信業(yè)管理條例》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征信機構應當按照國務院征信業(yè)監(jiān)督管理部門的規(guī)定,建立健全和嚴格執(zhí)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規(guī)章制度,并采取有效技術措施保障信息安全。”

在技術層面,個人的信息是通過專線從商業(yè)銀行等機構傳送到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shù)據(jù)庫的,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任何人為的干預,由計算機自動處理。整個個人信用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采用了先進的計算機防病毒和防黑客攻擊的安全系統(tǒng)。同時,《條例》賦予國務院征信業(yè)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及其派出機構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和國務院的規(guī)定,履行對征信業(yè)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shù)據(jù)庫運行機構的監(jiān)督管理職責,從制度和監(jiān)督管理上保證個人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確保信息安全。

花錢消除不良信息是利用了人們不了解征信機制和急于提高信用等級的心理,以“消除不良記錄”為幌子,達到騙取錢財?shù)哪康?,希望大家千萬不要上當受騙。

有很多觀點稱“征信查詢一年最好不要超過一定次數(shù)”,這種說法正確嗎?征信查詢是否有次數(shù)上的限制?

人行鄭州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信用報告查詢原因包括本人查詢和金融機構查詢。

本人查詢信用報告是《征信業(yè)管理條例》賦予個人的知情權,征信中心有義務每年為個人提供2次免費查詢服務,從第3次開始每次收費10元,查詢次數(shù)不設上限。金融機構查詢則是銀行在審核個人申請的貸款、信用卡、擔保等信貸業(yè)務時,經個人授權所進行的查詢。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個人信用報告中金融機構的查詢次數(shù)是銀行授信或信用卡審批的參考依據(jù),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個人信用報告因為貸款、信用卡審批等多次被不同的銀行查詢,但信用報告中的記錄又表明這段時間內沒有獲得相應銀行的貸款或信用卡,可能說明您向很多銀行申請過貸款或信用卡但均未成功,這樣的信息對再申請新貸款或新信用卡會產生不利影響,包括不能滿足準入要求、影響銀行對您貸款利率定價等。

個人可在哪里查詢個人信用報告?

人行鄭州中心支行相關負責人:目前,有如下途徑可提供個人信用報告查詢服務。

一是現(xiàn)場查詢。河南省個人信用報告查詢點包括:全省人民銀行各級行征信服務大廳、人民銀行設在商業(yè)銀行的自助查詢網點。個人可以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官網和微信公眾號查詢全省的自助查詢機分布情況和聯(lián)系方式,可通過百度地圖、高德地圖搜索“信用報告”或“自助查詢”等關鍵詞,獲取自助查詢網點的位置,本人攜帶身份證原件前往就近的自助查詢網點查詢。

二是互聯(lián)網查詢。登錄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互聯(lián)網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臺(https://ipcrs.pbccrc.org.cn),注冊用戶成功后,提交查詢申請次日可查詢。

三是商業(yè)銀行網銀和手機銀行查詢:目前河南省的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已開通個人網銀查詢服務,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已開通個人手機銀行查詢服務。開通網銀和手機銀行查詢服務的商業(yè)銀行正在不斷增加。

截至目前,河南省共設立自助查詢網點221個,實現(xiàn)省市縣三級人民銀行全覆蓋、金融機構廣覆蓋。(記者 裴熔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