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她們吼聲很大,但她們也在被“失聲”
近日,一則視頻引發(fā)爭議。在浙江金華橫店影視城清宮苑景區(qū)檢票口,兩名女子在疑似插隊時,遭到一名男子的身體拉扯和語言勸阻,便情緒激動地對著該男子爭吵起來。很快,經過剪輯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走紅,并引發(fā)了對這兩位女子的道德討伐。
的確,視頻里的她們吼得很大聲,表情很猙獰,直接沖擊著我們的感官,并先入為主地形成對他們的認知。但另一邊,她們是失聲的,她們被截取化的視頻、肖像在互聯網上被廣泛傳播,明明主人公是自己,可自己卻不能為自己辯解分毫。既荒謬又在這個后真相時代顯得很真實,這讓我一時很懵,要學會“讓子彈飛一會兒”的真的是公眾嗎?
這段視頻,必定也是從個人用戶上傳網絡開始的,并在一些媒體加上黃底黑字的“包漿”后得到廣泛傳播,可吊詭的是,除了這個簡單的描述,發(fā)布平臺幾乎沒做任何審核,更別提傳統(tǒng)媒體的“交叉印證”,就連基礎信息“母女”,也有消息源批駁道是“婆孫”。此前看一位學者說,“新媒體再新,不能說就不要采訪了,不要核實了,不要多條信源交叉印證了。”但現在這些“新聞的根本”真的好像不要了。
一位網友評論道,“現在的熱搜,有種搞批斗的感覺,一條條罪狀,漫漫是戾氣,就為了一點屁事”。為什么是批斗,因為主角被失聲,因為視頻被按照一定目的進行剪輯,突出了一些沖突要素,因為沒有信源交叉印證,因為沒有客觀的背景環(huán)境給我們做思考支撐,你說什么就是什么,不講道理,只講歪理?!芭贰痹儋N切不過了,但其容易讓人覺得造成這種情況的主因是公眾,而不是平臺和媒體。
在這個事件里,金華這幾日都是三十來度的天氣,而事發(fā)地橫店影視城更是人滿為患,排隊時間長再正常不過,而排隊時間長人的情緒就是會容易比較急躁,正如在高溫天氣、悶熱難耐、生活節(jié)奏快、壓力大和嚴重堵車條件下駕駛車輛,平時脾氣很好的人都會患上“路怒癥”。此外,視頻里缺乏的前半段,或許也會讓我們對這個事件有更客觀的了解。
這不是說,視頻里兩位女士的行為就沒有問題,不管是插隊還是對人破口爭吵,都是道德上的惡與污點,公眾當然可以指摘,但指摘也有條件,指摘的內容必須是事實,否則和網絡暴力、誹謗也沒區(qū)別;這種指摘也有限度,看到一位學者的發(fā)言,普通人不是公眾人物,也不是有權有勢者,網民將針對顯赫人物的嚴格監(jiān)督做法用于普通人,無異于將刀架在無寸鐵者的脖子上,常常帶來殘忍的后果,因為普通人沒有資源進行博弈,更無力掙扎,網暴就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加害之舉。
將心比心,如果這對婆孫是自己或者是自己的親人,作為普通人,面對要超過自己所犯的道德錯誤的懲罰,卻毫無辦法,該是什么樣的絕望?
比起道德上的問題,更值得憂心的是媒體與平臺的惡,這種惡以流量為基本邏輯,這種邏輯遠遠優(yōu)先于提供專業(yè)、客觀、真實信息為己任的職業(yè)邏輯。這件事,最后在網絡上引發(fā)爭議更大的,是兩家地域媒體在新聞標題上起了爭議,導致了地域的罵戰(zhàn),為什么呢?很大程度上在于,兩家媒體都沒采訪過當時人,一些基礎性的信息,大家都不清楚、明確。
我們共情、帶入被插隊者,這是人之常情,因為我們成長、生活在法治社會,對每一個凌駕于規(guī)則之上的人都有天生的厭惡;但同時,成長在一個信息社會,或者說后真相時代,我們也要共情這兩位引發(fā)爭議的女子,因為她們的“失聲”處境、人格權的被侵犯或許才是一種應該被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惡。這一事件,好像也在佐證,只讓公眾學著“讓子彈飛一會兒”似乎是不夠的,因為沒辦法回答,這段視頻被上熱搜、被報道的意義與價值在哪里。(陳自強)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