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到‘陳警官’的電話,說我涉嫌違規(guī)項目,要我在‘賬戶核實網站’上錄入相關身份和賬號信息。”福建省石獅市市民蔡女士來到建行石獅南洋支行尋求幫助。
在了解了蔡女士的情況后,該行員工判斷蔡女士可能遇到了新型電信詐騙,便向她講解電信網絡詐騙的套路,并勸解她立即掛失名下的建行卡和他行銀行卡,最終幫助蔡女士避免了財產損失。
這是銀行幫助消費者防范金融詐騙的一個真實案例,反欺詐也是銀行業(yè)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當前,銀行反欺詐有哪些新動態(tài)?在一年一度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金融時報》記者采訪了多家銀行負責人及業(yè)內人士,深入挖掘銀行業(yè)反欺詐背后的故事。
加強事前宣教防患于未然
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將風險扼殺在搖籃,有著事半功倍的作用。各家銀行在傳統(tǒng)的線下網點筑起反欺詐的第一道“防火墻”。據了解,恒豐銀行組織全行340多家分支機構在金融知識宣傳活動中積極宣傳防范電信詐騙知識,共使用近600塊宣傳大屏和LED滾動顯示裝置,滾動播放防范電信詐騙、反欺詐宣傳視頻。
建行貴州分行把宣傳融于日常服務。“在為客戶辦理銀行卡激活等業(yè)務時,我們會向客戶認真講解安全用卡知識,特別是對出租、出借、出售、購買銀行卡等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和受到的懲戒措施進行風險提示。”該行有關負責人告訴《金融時報》記者。
除了加強在網點的宣教,銀行還選擇“走出去”,在更多的空間為消費者筑起第二道“防火墻”。建行貴州分行成立“張富清金融服務突擊隊”,深入社區(qū)、學校、企業(yè)、農村,利用建行大學和“裕農通”服務點開展反賭反詐宣傳。
在新媒體時代,銀行業(yè)還廣泛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各種社交媒體渠道,在線上筑起反欺詐的第三道“防火墻”。恒豐銀行在微信公眾號發(fā)布《這波整理好的“詐騙套路”,還不快來了解一下》等文章,普及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金融知識。
建行在建行大學App上,上線了“多彩消保 智慧課堂”等,將各類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典型案例視覺化,有針對性地加大防范電信詐騙、遠離非法集資等內容的宣傳力度。
科技賦能提升風控能力
面對新型詐騙手段,各家銀行積極利用金融科技,增強反欺詐的“智慧”水平。
“我行2017年開始自主研發(fā)反欺詐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實現了全業(yè)務、全流程的安全保障,覆蓋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監(jiān)控。”蘇寧銀行首席信息官黃進表示,“這個系統(tǒng)已經打通線上全場景,包括開戶、注冊、登錄、抽獎、支付等200多個場景,已形成一整套反欺詐管理體系。”
恒豐銀行已建立300余項運營風險監(jiān)測模型,并實時緊跟監(jiān)管要求、監(jiān)測需求,不斷豐富監(jiān)測指標、優(yōu)化監(jiān)測模型。“2020年,我們共新增26個風險監(jiān)測模型,實現對個人客戶開戶后快速變更客戶信息、單位注冊地為異地、轉賬交易備注可疑等可疑行為的監(jiān)測。”該行有關負責人說。
“我們充分利用反欺詐平臺,實現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網上支付等網絡渠道交易7×24小時全面風險監(jiān)控,重點對大額、頻繁、可疑等異常高風險交易進行實時阻斷。”建行貴州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研究典型欺詐案例的特征,并結合客戶歷史交易行為習慣,該行從賬戶、行為、交易關聯(lián)、產品偏好、位置、終端六大維度開展大數據智能風控體系建設。
農行則持續(xù)推進“AI+知識圖譜”技術在信貸管理領域的應用,通過構建智能化風控模型,實現大規(guī)模客戶數據的關聯(lián)分析和實時精準的智能化風控服務。
持續(xù)提升反欺詐水平
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不斷迭代升級,各類科技分量高的欺詐手段層出不窮。不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銀行業(yè)在反欺詐領域的不斷深耕,讓各類欺詐團伙等無處遁形。
面對反欺詐新動態(tài),建行貴州分行積極打造全流程全方位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我們通過總行、網點共同參與打造的包括建行、合作商戶、公安機關等單位在內的聯(lián)防聯(lián)控生態(tài)圈,在風險信息共享、風控手段互補、風險事件處理等方面發(fā)揮了顯著作用。”該行有關負責人說。
恒豐銀行正在研發(fā)基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實時電信反欺詐模型。“未來,我們可通過分析反電信欺詐黑名單及客戶的行為、交易等特征,構建反電信欺詐模型,然后發(fā)送給實時智能決策引擎,使其能夠利用機器學習與專家規(guī)則的加權得分,識別出在交易環(huán)節(jié)存在的電信欺詐行為,為客戶的資金安全保駕護航。”該行有關負責人表示。